学者的气度

谢泳

    今天活跃在学术界的知名学者,从教育背景上说,都是在新教育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在他们开始学术训练和从事学术研究的时候,那个时代的学术还是有问题的,无论是学术思想、还是学术气质,在这个时代开始学术生涯的人,天然具有局限。我们现在总在反思我们过去的教育制度,大家顾向于认为这个制度在一些方面是出了问题的,在这个有问题的环境里长期生活的人,不可能不受影响。从思维方式上说,许多学者因为从小没有学会容纳不同意见,所以在他们的学术成果受到挑战的时候,心理总难免失衡,有时还更严重一些,到了气急败坏的程度。这里可能有个性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时代的关系,因为没有这方面的习惯,所以听到对自己的批评,就以为人家是不怀好意。
    我们总希望从政的人要有听取不同意见的雅量,要有容纳异己的胸怀,其实我们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又何尝不应当有这样的气度呢?听不得不同意见,这不是一个理念上觉得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而是学术生活的习惯问题,从理论上说,没有人不同意,但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不一定能体现这种理念了。研究学术,难免有失误,谁也不可能穷尽真理,人家提出不同意见,总是为了学术能有所进步,要相信,学术界还是与人为善者为多。胡适过去常说,政见可以不同,但我们不能轻易怀疑人家的人格。现在我们也可以说,学术观点可以互异,但我们也不要易怀疑别人的人格。在这一点上,新学者我以为要向旧学者学习,他们那时也不是没有问题,但大体上说,他们那一辈人还是学会了在学术上要多听不同意见的。这几年来,国内学术界也有过一些严肃认真的学术批评,但据我所知,最后的结果,都很让人失望,有时候本来很好的学者,因了一篇批评文章就伤了和气,想想实在令人伤感。红学研究界,观点不同的学者已经不能座在一起交流学术,这实在是学界的悲哀。
    现在的学术界,我以为还是要向胡适他们那一辈人多学习,他们不是没有缺点,但他们对待政治观点、学术观点不同的人所取的那种方式,是不应当丢失的。他们是有意识从自己开始就要学会这一套现代人的文明习惯的。这从他们当年办《独立评论》所具有的风度就可以看出来。《独立评论》的创刊“引言”是胡适写的,现在看来,这些话虽然平实到了极点,但它的意味还是很深长的。胡适说:

我们八九个朋友在这几个月中,常常聚会讨论国家和社会的问题,有时候我们
辩论很激烈,有时候议论居然颇一致。我们都不期望有完全一致的主张,只期望各
人都根据自己的知识,用公平的态度,来研究中国当前的问题。所以尽管有激烈的
辨争,我们总觉得这种讨论是有益的。
我们现在发起这个刊物,想把我们几个人的意见随时公布出来,做一种引子,
引起社会上的注意和讨论。我们对读者的期望,和我们对自己的期望一样:也不希
望得着意见一致的同情,只希望得着一些公心的,根据事实的批评和讨论。
我们叫这刊物做《独立评论》,因为我们都希望永远保持一点独立的精神。不
依傍任何党派,不迷信任何成见,用负责任的言论来发表我们各人思考的结果:这
是独立的精神。
我们几个人的知识见解是很有限的,我们的判断主张是难免错误的。我们很诚恳
的请求社会的批评,并且欢迎各方面的投稿。
   这些都是家常话,没有什么深奥之处,但我们正是从这些平常的言谈中感觉到了胡适他们那一辈人的学者风度,教育的结果应当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而最能见出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很多时候还不是大事,而是小事。


返回首页